全部活動報導

  • View More IMG_9178.JPG

    他鄉變故鄉,展現凝聚再出發

    他鄉變故鄉,展現凝聚再出發

    當我們談論到台灣的客家人,普遍會認為是來自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親,或是南部六堆的客家人。而如果提及到宜蘭客家,大家心中不免會出現:「宜蘭有客家人?」的疑問。其實,宜蘭不只有客家人,宜蘭客家的想像更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唐山過台灣,第一代的客籍先輩譜出來台打拼的故事,至今還是一段佳話。縱觀台灣客家人的遷移歷程,大部分的客家先輩主要落腳在台灣西部各縣市,而少部分則前往東部開墾。

    因為在當時並不存在族群的概念,都是以在原先的祖籍地來區分人群,例如閩籍與粵籍,或是漳州人與泉州人。所以屬於閩籍的客籍人士自然而然的被歸類在閩南人口當中,間接誤導了大眾認為台灣東部並沒有客家人的刻板印象。

    而現在大眾熟知的東部客家族群,大都是近百年來,西部客家族群翻山越嶺來到宜蘭、花蓮與台東開墾荒地、繁衍子嗣的島內客家二次移民。至今,花東地區的客家精神與文化已經深植人心,發揚光大。

    相較於台灣其他地區,宜蘭客家人不算多數,大約五萬人左右,然而在宜蘭客屬會,以及歴任理事長的經營下,宜蘭客家人重新凝聚彼此並再現客家族群,如今,宜蘭也成為當地客家人的新故鄉。

    民國112年1月14日,新任理事長詹勳鴻接任現任理事長張永能先生,延續宜蘭客屬會的業務,展現客家的硬頸精神,並提出辦理文化研習班的計畫,諸如客語的發展,傳統舞蹈與戲曲的傳承,客家飲食文化的推廣等,透過開班研習,延續客家文化,期望展現宜蘭客家族群的新活力與新風貌。
  • View More IMG_9183.JPG

    客家社團活動結合文化薪傳

    客家社團活動結合文化薪傳

    新北市板橋客家會的年度社會大會112年1月7日在土城海霸王餐廳如期舉行,會中選出陳勇鎬連任理事長一職,繼續服務板橋的客家鄉親!

    新北市為中華民國的六都之一,緊鄰首度台北市,是構成大台北都會區的核心地帶,其擁有四百萬的常住人口,是本國台灣地區人口第一大的城市。因此,新北市組成人口多元,族群色彩豐富,有閩南族群、客家族群以及原住民族群生活在此。

    根據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統計,散居於新北市的客家族群人口約有六十四萬人,佔新北市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四左右,是全國第二大客家人口總數的行政區。其中,以板橋區為首。

    板橋客家會受到新北市政府客家局的支助成立客家歌謠班、樂器班與舞蹈班等才藝班。平日團員訓練有素,在各大餐敘與活動中表演,精彩絕侖,美不勝收。

    這些專属於客家人的歌謠旋律與舞蹈,次次喚起了對於客家特色的舞台記憶。除了再現傳統的客家文化,也看到文化中的現代化,充分展現了客家藝文活動的與時俱進,兼具了經典傳承與勇於創新的多重魅力。
  • View More IMG_8808.JPG

    客家產業經濟專題——仙草

    最近寒流來襲,全臺各地氣溫驟降,大地彷彿想要告訴我們冬天正式來臨。如果能在這寒冷的天裡,喝上一杯熱騰騰的燒仙草,應該可以算是寒冬中最大的幸福。但是你知道嗎?人人都愛的燒仙草發展至今不過大約二十年左右的歷史,甚至在早先年,仙草根本不是用來當作冬天的禦寒飲品,更不完全屬於一種人見人愛的「食品」,當然也與新竹縣關西鎮一點都沒有關係。至於為何現在會是如此呢?其背後又有什麼令人著迷的文化脈絡呢?
      關西仙草的發展歷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0年代之前、1990-2000年、2001年之後至今,以下將三個階段分別敘述:
    一、 1990年代之前
      早期,仙草是被描述成一種廉價藥草,或是農產加工品的原料,例如仙草汁、仙草粉;也因為受到日治時期的飲食習慣影響,日式原有的清冰之外,逐漸出現紅豆冰與花豆冰的樣貌,後來還有更為本土的仙草冰、愛玉冰等(張玉欣、楊秀萍,2004;陳冠丞,2014)。仙草在這階段的形象,大都是以「清涼」、「解渴」的冰品或涼飲為主,且仙草也尚未與關西鎮有相關聯。
      一直到了1980年代開始,報紙首次提到了關西仙草,並說明關西是臺灣三大仙草產地之一。如1982年8月24日《民生報》所刊登的內容:

    目前本省仙草的三大產地,在新竹關西、苗栗三義、嘉義三界埔一帶。三界埔方面的仙草因地屬熱帶,生長速度之快遠超過關西、三義,不過也吃虧在這點上,動輒四、五尺,批發價卻只關西、三義的一半。【1982-08-24/民生報/12版/副刊】

    而後,在1986年,政府開始堆動「一鄉一特色」來推廣全臺各地在地的農業特色產品。如同新埔柿子一樣,關西一開始所主打的農作物是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柑橘與香菇,而非仙草。不過因為三年後關西農會取得新的仙草加工技術,使得關西農會可以將仙草加工成更多樣化的產品,進而大量向當地仙草農收購(1989-10-13)。經濟日報,18版/地方商業。這關鍵性的轉變,使得關西將農業特色產品定調為仙草,也就是關西仙草這個概念的雛形。
    二、 1990-2000年
      在這階段,國內幾個知名食品加工大廠紛紛投入仙草相關產品的市場,而在民間的部分,小吃業者開始推出以熱飲的方式食用仙草。如:

    近年來新竹大街小巷常可看到賣燒仙草的攤子,成長速度僅次於檳榔攤, 有的生意非常好,好到老闆從開店到歇業都找不到時間休息。【1993-03-25/經濟日報/19版】

    這種新興的飲用方式出現,仙草不再只是用來消暑解渴的夏季產品,變成在冬天也能是暖心顧胃的好選擇,囊括一年四季的消費市場頓時讓仙草的需求大增。
      規模化的仙草加工食品與唾手可得的街邊小吃並不是關西農會推廣在地仙草的經營模式。他們強調來自關西的仙草,注重仙草的來源,且將仙草與料理結合,例如仙草雞、仙草排骨湯等,並將其詮釋為關西特有的飲食文化(張瓊月,2015)。然而,如此的經營方式依然沒有為關西仙草帶來明顯的改變與品牌效益,這個狀況一直要到了千禧年之後才有所改善。
    三、 2001年之後至今
      由於國內仙草加工大廠陸續遷廠至中國大陸發展,再加上注重食品來源、強調手工製成的食品消費模式興起,這讓關西仙草預留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再加上政府在2001年堆動了「一鄉一休閒」政策,目的是為了因應國內旅遊風氣的盛行,並藉此培養全臺各地發展觀光休閒農業,來達到振興地方經濟。關西農會因此舉辦定期性的「關西仙草節」作為發展在地仙草的主軸(2001-11-15)。民生報,B10 版/戶外旅遊。融入當地族群文化(客家文化),強調地方特色。這也正式地讓關西仙草成為仙草品牌首選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
    陳冠丞(2014)。現代性下的灶腳味─臺灣傳統小吃攤場所精神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瓊月(2015)。地方特色食物的構築與維繫:以關西仙草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張玉欣、楊秀萍(2004)。飲食文化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 View More IMG_8703.jpg

    客家產業經濟專題——柿子

    新埔鎮位於新竹縣近山的丘陵地帶,自古是原住民泰雅族與道卡斯族的狩獵與活動範圍,直至清治時期雍正三年(1725年)才逐漸有漢人進入此地開墾的紀錄,且大都為來自廣東的客家人(連文希,1973:13)。因為清政府允許竹塹的墾號進入當地開發,新埔當地的土地利用開始轉換成為客家人所使用,間接使得這塊土地變成客家人的大本營(陳彥羽,2011:36)。
      而新埔鎮的聚落與產業發展有賴於當地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因爲其丘陵地形與土壤層內礫石層不易保水的特性,造成降雨後雨水來不及匯集成民生用水,就會匯入一旁的鳳山溪或直接滲入地下(塗明寬,1990)。因此當地的農業發展均以種植耐旱的果樹為主,如柿樹、高接梨、柑橘等(新埔鎮誌編輯委員會,1998:200-224)。
      另一項因素是吹向當地的東北季風。新埔鎮北有湖口台地、西南向有丘陵地帶,而東南方向有山岳地帶,形成一個所謂「畚箕嘴」的山谷地形,故每年九月的東北季風吹至此風力會更加劇烈,適合發展製造過程中需要風乾的特色產品,如柿餅、米粉、仙草(陳彥羽,2011:36)。而這股強勁的風也被稱為「九降風」(高拱錢、周元文,2004)。新埔鎮的柿餅產業就是在這樣的人文與地理條件成行,發展至今在當地已經有超過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了,也是新埔客家人的重要經濟命脈。
      然而,隨著都市化與新興柿餅生產設備的出現,再加上中國大陸低成本柿餅的競爭,新埔的柿餅產業不再具備優勢條件,加工廠房紛紛倒閉,淪為當地的「夕陽產業」。「新埔柿餅」也逐漸淡忘在世人的印象之中。那麼,新埔柿餅是何以東山再起,又是如何再次將新埔這個地理空間與柿餅產業再次扣連?
      西元1970年,臺灣出現一篇名為「臺灣的水果」的報導,主要是介紹全臺各地水果的產地。而當時新埔的定位是盛產椪柑與李子,並非柿子。之後1980年代,政府推出「一鄉一特色」來發展在地特色產業,新埔依然不是柿子,而是香菇(賴守城、涂昭樺,2010:54-55)。所以,當時政府的政策並不是讓新埔柿餅產業再現風範的幕後推手,那這幕後推手又是誰呢?
      這劇烈的轉變源自於1990年代,當時正值新埔柿餅產業面臨到來自中國大陸廉價柿餅的進口。新埔的在地柿農為了抵制而組成了自發性的自救會組織,因而引起了媒體的注意,開始爭相報導(賴守城、涂昭樺,2010:54-55)。至此,新聞媒體不只是關注這起抗爭,更是去挖掘存在新埔這個小鎮背後的產業文化與故事,使新埔與柿餅產業再次扣連,再次出現在大眾的目光與討論中。而新埔柿餅之所以能夠再次成功,除了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更是因為新埔柿餅產業發揮了其在社會文化與行銷/經濟兩大面向中詮釋了特產的意義(賴守城,2009)。
      現在,想去體驗道地的新埔柿餅文化非常容易,只要動身前往位於新埔鎮的味衛佳柿餅教育農園就可以實現。可愛又活潑的柿餅婆婆會帶著大家一步步了解柿餅的製作過程,學習柿餅的文化知識!

    參考資料:
    高拱錢、周元文(2004)。臺灣府治,第7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陳彥羽(2010)。關鍵網絡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以新埔鎮旱坑里柿餅文化產業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連文希(1971)。客家入墾臺灣地區考略。臺灣文獻22卷3期:1-32。
    新埔鎮誌編輯委員會(1998)。新埔鎮誌。新埔鎮:新埔鎮誌編輯委員會。
    塗明寬、陳文政(1990)。中壢[地質圖幅及說明書1/ 50,000]。臺北縣: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賴守城(2009)。地方特產、食物品質與鄉村發展:邁向文化經濟典範的臺灣食品特產。臺灣鄉村研究9:108-120。
    賴守城、涂昭樺(2010)。文化經濟體制下的農會推廣人員:以新埔柿餅節的籌劃辦理為例。農業推廣學報27:47-73。
  • View More IMG_8707.JPG

    客家產業經濟專題——茶

    臺灣位處於溫暖且終年有雨的亞熱帶地區,又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因此為種植茶樹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特別臺灣的北部地區。早在距今四百多年前荷蘭人治理臺灣的時期,就有相關的文獻記載,《巴達維亞城日記》在西元1645年3月11日有提到:「茶樹在臺灣是有被發現的,應該是與土質有關,因此在日本各處也都有蹤跡。然而在中國的九、十處地方之外,就沒有發現了」(許賢瑤,1993:31)。之後到清朝治理時期,陸陸續續都有發現記載有關臺灣早期茶產業的文獻史料,茶產業也一直是臺灣在清治前期主要的貿易貨品之一,不過大都是在本地銷售,或是賣到鄰近的福建省地區。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咸豐10年(西元1860年)後有了突破性的變化。
      隨著天津條約與其附約的簽訂,臺灣在咸豐10年(西元1860年)正式開港通商,踏入當時國際貿易下的大門。使茶葉原本對內銷售的路徑轉而擴大至世界各地,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讓全世界都可以接觸到來自臺灣的茶葉。
    然而在此之前,臺灣茶葉一直都以內銷為主,產量不足以外銷到全世界。因此在西元1862年,英國商人John Dodd自福建引進茶苗,娉請來自中國大陸的茶師傅,在臺北大稻埕設廠製茶,並且將完製的茶葉命名為「福爾摩沙茶(Formosa Tea)」外銷至美國,至此,臺灣茶葉在美國打響知名度,在世界茶產業鍊佔有一席之地(陳正茂,2003:83-84)。也因為臺灣北部一直具有著優於臺灣其他地區天然環境條件的優勢,再加上淡水開港的緣由,臺灣北部逐漸成為臺灣茶產業產茶與製茶最主要的地區,而此時最主要的銷售茶種為烏龍茶。
      而桃園地區茶樹的栽種,始於清朝光緒年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脈絡下發展起來的,其中,龍潭區又佔據了桃園茶產業重要的位置。龍潭區位處丘陵地帶且緊鄰大漢溪,終年高溫多雨,其濕度與土壤條件非常適合栽植茶樹。由於地環境條件的優勢,再加上清末開港通商後外銷的需求,茶葉開始成為桃園地區最重要的經濟作物(鄭政誠,2010:36)。臺灣早期茶樹的栽種皆為小葉種,龍潭地區以「黃柑種」為主,主要用於製造紅茶,再以烏龍茶的形式外銷到海外(范良文、曾新蔘,1997:16)。
      到了日治時期,由於外在大環境的影響(印度、錫蘭等地產製的紅茶興起),以及內在政府政策的制定(日本政府鼓勵茶農改制包種茶,而後獎勵產製紅茶),臺灣茶產業的主要外銷產品由烏龍茶轉變為紅茶。且日本政府為了挽救臺灣的茶產業,投入研究人力對於茶樹的栽培與改良,並引進大量現代化的機械式製茶設備,使得臺灣紅茶得以填補印度、錫蘭等地外銷市場的空缺,讓臺灣的茶紅在這一時期又再度耀上世界的版面(陳慈玉,2004:25-28)。而桃園地區成為紅極一時的紅茶外銷區,茶園遍佈桃園各地(鄭政誠,2010:32)。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在現今的桃園市龍潭區銅鑼圈設置茶樹栽培試驗場,進行各項茶作試驗研究,此舉無疑是為龍潭地區奠定發展茶產業的良好基礎。
      戰後,一直抑制臺灣發展綠茶的日本政府離開(為保護日本國內綠茶產業),取而代之的國民政府開始鼓勵茶農產製綠茶,主要是銷往北非地區的炒菁綠茶,以及銷往日本的蒸菁綠茶(由於日本本國產製的綠茶內需,因此引進臺灣的綠茶來填補市場),因此開創了臺灣綠茶的黃金年代(范增平,1992:31)。龍潭地區銅鑼圈的謝家茶廠,高源製茶廠主人謝金龍先生便是外銷煎茶(蒸菁綠茶)至日本的重要幕後推手。此時,全臺灣製茶工廠林立,至多時曾有379家之多(徐英祥,2009:163)。
      然而,在1970年代後,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重工輕農)、國內平均工資的上漲、年輕人出走到都市工作等,茶葉產製的成本大幅提高,不再具有與他國競爭的外銷實力,臺灣的茶產業面臨到轉型的考驗,因而轉向內需市場,採取精緻化的路線(陳宇翔,2004)。當時的龍潭鄉自1980年代開始推廣精緻手作茶,而西元2000年開始,再推動椪風茶,用以振興已經衰落的當地茶葉產業。現今龍潭地區茶樹的種植區域主要分布於高原村、三水村與三和村,俗稱「銅鑼圈」一帶,椪風茶以及龍泉包種茶為主要的產製茶種(余新芳,2006:31)。
      龍潭地區自清治以來多為粵籍遷移者,其中又多以客家人為主。長期以來,客家人多居住在貧瘠丘陵或山地之間(曾逸昌,2008,4),迫於耕地不足、深居山區,客家人逐漸發展出一種隨著環境而變化的生活型態。從族群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客家族群的產業以及客家文化特質與他們自身居住的自然區位有密切的關係(張維安,2007:133-134)。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茶產業就成為桃、竹、苗客家族群的象徵性產業(張翰璧,2000),龍潭地區也發展出這種具有特殊歷史脈絡的地理空間與客家族群連結的人文關係。
      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的臺灣客家茶文化館開幕於本月十日,是全臺灣目前最新的客家展館。館舍以茶園地景為主題,規劃不同的館區各別介紹臺灣茶文化歷史,如果想一覽龍潭銅鑼圈地區作為曾經臺灣最大的茶區榮景,千萬不要錯過了!

    參考資料:
    余欣芳(2006)。龍潭地區茶產業的行動者網絡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范增平(1992)。臺灣茶葉發展史。臺北:臺北茶商業同業公會。
    范良文、曾新蔘(1997)。菱潭陂之旅。桃園:龍潭國際青年商會。
    徐英祥(2009)。臺灣之茶。臺北:臺北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
    陳正茂(2003)。臺灣經濟發展史。臺北:新文京開發。
    陳慈玉(2004)。臺北縣茶葉發展史。臺北:稻鄉。
    許賢瑤(1993)。荷蘭時代臺灣的茶葉,臺灣茶葉史研究之一。臺北:臺北文獻直字104期。
    張翰璧(2000)。桃、竹、苗茶產業與客家族群經濟生活間的關係,載於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維安(2007)。產業產經篇,載於徐正光(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研究學。
    鄭政誠(2010)。新修桃園縣誌,志首。桃園:桃園縣政府。
  • View More 307024399_1436783300175894_5079374605677040027_n _1_.jpg

    范理事長参加桃園分會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

    今天非常高興由總會江祕書長的陪同,參加了本會桃園市分會第三屆的大會,暨新舊任理事長的交接典禮!
    在疫情尚且嚴峻,每日近四、五萬人確診的同時,桃園市分會為了會務發展承先啟後,今天的大會辦得非常的圓滿成功!
    在此感謝與肯定卸任的梁會長,在任上的付出和努力及成果!
    同時祝賀新接任的鍾會長,順利推展會務!
    感謝創會彭武坤理事長,多年來一直對會務發展的付出和大力協助!
    再次祝福桃園市分會,會務昌隆!

    同時大家都看到上面的照片和視頻,桃園市分會,全力支持中國國民黨,提名的張善政市長候選人!
    各位敬愛的兄弟姊妹們,客家族群是絕對不能漠視及冷漠政治。
    我們世界客屬總會的兄弟姊妹鄉親們,中國國民黨不僅重視我們客家人,更是認同我們客家人對大陸原鄉的情感!
    更何況民進黨早已把我們世界客屬總會與鄉親們,歸類為中國國民黨的支持者。
    既然如此,更何況這次的九合一選舉,是格外的重要,我們還顧忌什麼呢?
    所以藉此呼籲拜託,我們所有的分會及鄉親們,勇敢地站出來,全力支持中國國民黨各縣市的候選人,並成立後援會!
    讓中國國民黨獲得全面的勝利,這才是我們全民的福祉!

    理事長范成連敬上
  • View More 從傳承到發展---蛻變中的桃園客家

    從傳承到發展---蛻變中的桃園客家

    4月17日世界客屬總會桃園分會梁理事長,召集了桃園區的理監事暨KMT委員聯誼,雖然疫情日益嚴峻,然而在做好疫情防護的條件下,會議如期舉行,理監事暨KMT委員出席踴躍,餐席全部都坐好坐滿。

      

    梁理事長德高望重,風趣又穩健,會議中討論溫馨流暢,決議了客家制服的補助金額,理監事的春季旅遊時間地點隨著疫情調整,還有計劃在羊世界休閒農場舉辦學童客家語文朗誦比賽,來強化客家話的永續存在與發展。

    桃園有台灣唯一的客家漁港--永安漁港,呼應著大陸沿海的海豐、陸豐地區,其實客家美食也包括了鮮美的海產,一般觀念中客家人是窮鄉的山居族群,這種重油重鹹的刻板印象,可以轉變為展現食材鮮美的原汁原味,再加上釀造熟成的極致味道,才是客家美食DNA的精華所在。



    2023年中央客委會將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移師到桃園市主辦,定調為打造台灣成為世界級的客家文化之都。此外,台灣第一個客家的學術殿堂,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也在桃園市,這幾年桃園快速都市化,發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航空城,指日可待。桃園客家人隨著整體局勢發展,正在譜寫一個科技化、現代化與國際化的客家族群歷史,世界客屬總會樂於與大家攜手同行,躬逢其盛。


    更多照片請至 活動花絮 瀏覽下載
  • View More 客屬總會南投縣分會會員代表大會.jpg

    客屬總會南投縣分會會員代表大會

    4月10日在早屯市的森田餐廳,召集了各鄉鎮分會的代表開會,會議貴賓有南投縣長與文化局長,縣長致詞談到上任七年來的政績,主要為開發99峯特定風景區,以及埔里溫泉遊樂區,也談到對客家文化與活動的重視,對於現有的客家文化會館,承諾會另覓一處更寬廣的場所,來辦理多元的客家文化活動。



    南投現有8萬多客家人,散居在南投各個鄉鎮市,現有17個客家協會團體,客属總會南投分會進一步整合了各個分會,協力來發展客家文化,提升客庄產業。

    南投客族大都是桃竹苗客家人的二次移民,混居了閩南,外省與原住民,客家語言逐漸流失,因此,南投分會對所属會員若通過初級客語認證,可以得到認證獎金1000元,若是通過中高級認證,則發2000元獎金,這項提案獲得出席代表的表決通過,大家都知道,客家語言是傳承與發展客家文化,最重要的基礎。

      

    南投現任呂金燕理事長是客家美食專家,十幾年前就從地區比賽到全國比賽,都以精湛客家廚藝過關斬將,得到客委會的總冠軍獎盃,平日開班授徒傳承客家美食文化,貢獻良多。更可貴的是,經常製做客家便當幫助地方弱勢團體,更體現出客家人族群融合,共存共榮的客家精神,值得喝采。


             

    午餐過後,縣府結合了省立交響樂團,辦理一場客家歌謠的創作演出,稱為山歌饒霧峰,精彩的演出獲得滿堂掌聲,若能鼓勵年輕世代一起参與演出,或是到場聆聽觀賞,必能進一步提升客家文化的傳承效果。


    更多照片請至 活動花絮 瀏覽下載
  • View More 東勢新丁粄節活動成果檢討餐會.jpg

    東勢新丁粄節活動成果檢討餐會

    11月9日台中市客家文化協會,也是世界客屬總會的台中分會。
    本次餐會由邱文偉理事長主持,召集理監事檢討今年新丁粄節活動成效,做為明年續辦的改善,以求日益精進。




    今年有新世代参與與創新,活動吸引了外地遊客到訪,場面盛大精彩,然而主題新丁粄若能做出精緻美味,成為東勢遊客的伴手禮,或是新生兒的滿月禮,那麼對於東勢客庄的創生產業,貢獻更大,新丁粄節就能將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相輔相成,值得來年期待。

    會後在東勢石岡的檳園食坊餐敘,這是一間典型成功經營的客庄美食餐廳,延續油鹹香的客家美食特色,加入了海味食材,提升了鮮美味道,此外顯著改善了油膩的口感,當天假日吸引了許多台中豐原地區的饕客到訪,座無虛席,成功地將典型的東勢客家味道,發展成為區域性的特色美食,非常讚。


     


    更多活動照片請至 活動花絮 瀏覽下載
  • View More 2022客家新丁粄節采風.jpg

    2022客家新丁粄節采風

    采風客家文化由台中市政府主辦,市長盧秀燕率市府團隊主持開幕式,地區民代與首長也都出席參與,場面盛大熱鬧。上午10點半開始踩街活動,隊伍中有老中青三代合力串成20多個遊行節目,除了傳統客家八音與採茶舞的經典演出,各社區音樂與舞蹈社團
  • View More 客家學院

    拜訪客家學院尋找年輕活力

    范理事長與江祕書長來到竹北六家,穿過古意盎然的客家民俗聚落,拜訪交大客家學院黃院長
  • View More 277307623_1319253235262235_1925629596595053102_n.jpg

    阿里山的中繼客家文化園區

    嘉義縣客家文化會館現址原属公賣局的買菸場,是一個小而美的文化園區,地處阿里山風景區的中繼點,交通便利,具有很高的觀光與休閒價值,目前已經列入中埔鄉公所創生獎助計劃,期望帶動地方六級產業的發展